让天下没有难办的事儿

民营银行破冰:阿里巴巴腾讯或引发行业变局

发布时间: 2014-03-25 23:22   浏览: 555


导读:这次不是单纯试验“民资说话”,试点名单显示决策层有意推动组合试验:民营资本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的潜力;互联网银行的生命力;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之间的较量。


  这或许是中国目前最具市场含金量的金融牌照。


  3月11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新设民营银行试点名单,五个方案、十家共同发起企业胜出。


  距离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金十条”)不到十个月。期间各路力量博弈角逐,舆论关注空前高涨。据监管人士介绍,通过各地政府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等各种渠道,地方推荐优秀的组建方案超过了几十套,此前有地方金融办人事透露,在筛选过程中由于积极参选的企业为数众多,最终由每个省份自行遴选两组上报推荐,另有大批民营企业尾随其后,摸索路数。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方案由相关部委斟酌并由国务院“钦定”。


  浙江的阿里巴巴、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温州的正泰集团、温州华峰集团,深圳的腾讯、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的均瑶集团、复星集团,以及天津的天津商汇投资有限公司、华北集团,前后两两组合共五组方案被监管层认为是“优中选优”。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解释,所谓“优”的标准基于五点考量:第一要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第二有办好银行的股东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第三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具体条款;第四,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的战略;第五,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即制定“生前遗嘱”。这也为日后试点扩大框定了基本的遴选原则,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条例落地后,上述条件或做微调,但不影响大的准则。


  银行新玩家


  脱颖而出者胜在股东实力、方案设计和风控机制上。


  据了解,一家来自国家战略上海自贸区属意料之中,腾讯和阿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实力派被一同安排进第一批试点,决策层有意尝试不同类型和发展思路的互联网企业如何优化金融业生态,而温州地区是民营经济重镇,早已申请民营银行多年,此次入选亦属众望所归。


  黑马来自天津,天津商汇和华北集团此前名不见经传,其中商汇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分别是天津融升鑫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天津天士力制药。实际上,天津商汇是天津民营企业的机构投资者联合体,早在2005年渤海银行成立之初,该公司入股渤海银行8%的股权,有较多参与金融企业的经验。但国内并不乏同等资质的民营企业。


  接近监管人士向《财经》记者解释,天津入选“胜在方案”,其业务特点可以概括为“公存公贷”,服务机构法人,不针对普通自然人,也就是不做零售业务。这大大减少了监管层对于风险的顾虑。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金十条”的指导原则,发起设立之初,这五家银行均为中小型金融机构,监管层人士透露,按照各自上报的初步方案,其意向的注册资本均大大高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下限,即发起设立城市商业银行最低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但是初期,由于每个方案均为“有限牌照”,温州和上海两地方案为区域性银行,不得跨区经营,而天津试点的“公存公贷”业务将面临激烈竞争,规模难以迅速扩大,此三家银行可能需要多年积累壮大业务。


  最具想象空间的是两家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银行。由于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其业务和客户可以遍布全国,加之此前两家企业在金融领域积累的庞大的客户资源,其获得稀缺金融牌照后发力银行业务威力不小。


  据权威人士透露,随着五家试点银行的经营发展,未来不排除在经营稳健、风险可控、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特殊作用原则下,允许其增资扩股进一步壮大业务。而对于脱胎于互联网企业的两家网络银行的未来发展空间将很具想象力。


  此次试点作为1996年民生银行发起设立之后的第二批民营银行开闸,将为未来进一步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探路。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在试点一段时间后,监管层将总结经验,制定相关的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放开第二批试点。从此放开民资入主银行机构的制度性障碍亦可期待。


  但是监管层也表示,第二批试点没有时间表,一切要依试点情况和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情况而定。此前市场普遍猜测两三年内不会再次开闸,但是据《财经》记者了解,试点很可能会以“较快节奏”推进。


  目前,银监会牵头的多个部委正在加班加点制定会审方案。高层对试点工作甚为重视,具体工作的进度两条线同时汇报国务院和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挑战者来了


  此番互联网企业拿到银行“门票”或将引发行业变局。


  “银行在客户资源、跨行合作等方面对同业严防死守,但是却在不计成本地倒贴给互联网企业,养大了一批互联网金融公司。”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观察网络银行十几年,“此番互联网企业拿到了门票,这个影响不是单个企业或局部区域,而是全行业的。”他认为互联网企业“光膀子”打法有别于银行业多年来“西装革履”做业务的模式,将在风险控制、客户体验、网点建设等方方面面带来冲击。


  据权威人士透露,此次试点的网络银行将不允许设立物理网点开办业务。而不论对于阿里推崇的“小存小贷”业务,还是腾讯此次上报的“大存小贷”业务模式,要想开门营业,都急需对传统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的诸多做法进行颠覆和改造。


  按照监管层此前颁布的各类业务的诸多规章制度,包括信贷合同签订、银行卡开户、人民币理财等诸多业务都需要客户到银行网点“面签”相关资料。而对于网络银行这类没有实体网点的银行来说,按照现行规定上述诸多业务将无法开展。监管层的意向则是,两家网络银行开业后,将允许部分业务的创新,且视情况突破现有规章和做法。


  “这会产生另一个问题,”一位长期观察银行业的资深人士说,“网络银行所享受到的竞争优势,实质上有不平等竞争嫌疑,其他银行会不会向新规则看齐,要求平等待遇?”这些连锁反应有待监管层审时度势作出裁决,但第一枚多米诺骨牌已经推倒。


  此前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筹建社区金融便利店,其中仅民生一家即提出“万家”的三年目标,其他银行迅速跟进,试图在成本和渠道优势上寻找平衡。但此番网络银行推出,则意味着银行经营者们需要重新评估物理网点的价值并对相关的规划重新定夺。


  “这不仅影响到银行新增物理网点的热情,”一位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分析,“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经营者对存量网点的撤并和优化。”他认为,如果网络银行试水顺利,随着连锁效应的释放,银行业可能迎来物理网点增长的拐点。


  在网点布局的背后,是银行对于风险控制思路的转变。此前需要面签的业务能否转移到互联网上处理需要慎重考虑。以银行卡开户为例,金融市场条件较为完善的美国并没有“面签”的相关规定,而香港市场则要求第一次开户需要面签,此后则免除。目前国内的相关规定要求只要开户都需要到银行物理网点面签。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不同的风控方式是依据不同的国情和金融市场发育状况而定,但是完善金融市场的做法是发展方向。目前国内的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尚不足以支持部分业务脱离物理网点,所以此次国内两家网络银行试点仍存在很大变数和风险。而此次以民营资本来试验新的金融模式,也是责权的对等分配,在享受制度红利的同时,也要为创新可能产生的损失买单。


  据公司定期报告的数据,2013年中阿里旗下的淘宝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而腾讯旗下QQ已有8亿注册用户,仅微信就有2亿用户。


  基于庞大的客户基础,阿里集团旗下的小贷公司业务发展迅速。2014年2月中旬,阿里小贷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700亿元,小微企业客户数70余万家。规模扩张迅速,而且资产质量数据稳健,其公布的小贷不良率小于1%。阿里小贷在目前业务规模下保持的不良率成绩,在未来规模倍数增长之后是否能有效控制不良率仍有待观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阿里和腾讯基于互联网信息提高金融业务风控,其交易信息数量以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性都尚难称之为“大数据”。而全国范围内的征信体系建设是复杂庞大的工程,难以一家公司独立承担,有待相关政府部门统筹推动。这一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资金成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面意义深远。而相关体系完善并开放入口后,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竞争格局又将发生逆转。


  以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来看,自1995年第一家纯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银行诞生后,网络银行并没有动摇传统银行的根基,目前美国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银行仍是美国银行,市值第一的银行仍是富国银行


  据《财经》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此番决策层选定两家互联网巨头获得银行牌照,有意在国内目前的银行业格局下引入互联网公司的同时,观察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之间的竞争。


  阿里和腾讯都试图利用互联网技术来降低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两家的思路有所不同,阿里基于电商平台积累的大量交易记录信息,而腾讯的思路则是依托QQ和微信平台上的“圈子信息”。两家的差异有待市场和客户做选择,但一致的是,两家企业都在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银行业。


  “改造不仅是在最关键的风险控制环节,”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说,“实际上是在重新拷问银行的激励考核机制和经营文化以及理念。”


  此前稳健但略显保守的银行业推崇“万无一失”的风险理念,这与相关考核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有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在大部分业务中,前置风险且审核严密,在信贷业务上表现为对“抵押物”的崇拜,在零售业务上表现为事先繁琐的验证审核,这些都导致了客户体验度不高。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在近期的内部交流会上介绍,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做法会有很大不同,银行习惯性前置风险措施,而互联网公司为了增加客户体验度,不仅将风险防控尽量后移甚至化于无形,而且大胆采取“预先赔付”、“无抵押贷款”等新做法。他介绍,目前公司的“赔付”压力并不大,对贷款质量有信心。


  新的玩家带来新的思路。“实际上是在逼问:要市场还是要免责,要利润还是要规模。”上述大行人士说。


  重在存量改革


  此次民营银行试点自上而下推动,短期内难以批量化放开。据《财经》记者了解,这一试点在基于民营资本平等地位方面意义重大,但是银行本身的所有制改革重头戏仍在存量。


  目前,中国有银行业法人机构近4000家,其中包括1927家农信社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337家农村商业银行,超过1000家村镇银行。


  按照银监会发布的信息,民间资本已经在银行业资本构成中占显著比例。如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由2002年的11%和19%提高到2013年的45%和56%,已有100多家中小银行的民资占比超过50%,部分中小银行为100%民资。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民资占比已超过90%,村镇银行民资占比达73%。国有银行上市后,也有民营机构和公众持股,实际上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尚福林在3月11日“两会”期间表示,此次民营银行试点实际上是在试点“民营资本说话”,在经营决策和风险承担方面真正地发挥作用。1996年批设民生银行为中国首次试点纯民营银行,彼时中国银行业深陷天量“不良资产”漩涡,试点民营银行不仅为民营企业助力,也寄望于不同资本在经营管理、经营效率、风险防控方面有不俗表现。


  20年后的今天,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银监会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元人民币,信贷资产质量稳健,不良率为1%。即使与国际同业相比亦可圈可点。民营银行牌照再次开闸,其历史作用已不同。


  尚福林在上述场合强调,此次试点是让民营资本在公司治理、经营决策方面“说话”,而不是仅限财务投资者的角色。此前民资虽能通过股权转让、并购重组机会获得银行股份,但少有董事会席位和真正的经营决策话语权。


  据权威人士透露,基于这一目标,未来在新设民营银行中将尝试提高“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在此前银监会的相关规定中,民营资本参股银行,单一企业持股不得超过10%,关联企业持股不得高于20%。此规定在部分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中略有放松,但突破不大。而此次试点,将适度提高这一硬性比例限制,尝试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是否有效且风险可控。


  上述人士表示,试点的这一突破如若证明可行,未来还将引入庞大的存量改革。目前在风险评级较差的部分农信社中,已经在尝试放宽民营资本股比来强化“大股东责任意识”。


  在目前超过1000家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范围内,监管层也不排除未来允许发起银行股权有序退出,增加民营资本股比。


  “实际上,最大的改革还是在存量,但其进程必定是不断尝试和小步推进的过程。”上述人士表示。